在本學期備課中,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unit2中一句話讓我感到有點兒頭疼。原文如下:“I’m 18,”she’s told me so often that my teeth ached. “ I am an adult!” (詳見課文第二段話)
教師用書譯文如下:“我18歲了,”她經常這樣對我說,以至于聽得我牙都疼了。“我是成年人了!”
原句意思很好理解,即“here the mother usesmy teeth ached to show extreme anoyance”。只是中文譯文讓人不解,什么叫“聽得我都牙疼了”?
上課時,我也和同學們探討了這個問題。同學們說,我們中國人會說“聽得我都頭疼了”,而不說“聽得我都牙疼了”。那么,到底是“牙疼”好還是“頭疼”好呢?這里涉及到翻譯實踐中的直譯還是意譯的問題。
這里,筆者更愿意借用功能對等理論來說明這個問題。根據(jù)奈達的理論,功能對等是以讀者的心理反映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原文讀者讀原文取得的心理反映和譯文讀者讀譯文的心理反映相似。功能對等有很多優(yōu)點,最主要的就是有利于信息的交流。用功能對等法譯出的句子符合譯入語行文的習慣,沒有翻譯腔,一看就懂。
據(jù)此,如果上述例句翻譯成“牙疼”,不免會使中國讀者看到這句話就會“頭疼”。這里,筆者僅提出自己的淺見,還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三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教師用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15.
基礎部:劉曉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