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高爾夫球運動產生于歐洲,那是因為,近年在15世紀初的荷蘭的陶器上發(fā)現了一幅高爾夫球的圖繪,再加上一系列的歷史事實:1457年,當時的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國王詹姆斯二世在第14屆議會上頒布了一道命令,在全國嚴厲禁行足球和高爾夫運動,在其后1471年和1491年的2屆蘇格蘭會議上,也都重申過這一相同性質的禁令,說明在當時這一活動在歐洲廣泛存在。
其實高爾夫球應該起源于中國,因為,我國宋代出現的“捶丸”運動,無論運動規(guī)則還是所需器械、場地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都使用球和球棒,球窩都設在地下,都有用以遠望的標志旗;活動的場地都有天然或人工障礙(高爾夫球場有淺溝、叢樹、小徑、大路等;捶丸場地有平、凹、凸、峻、仰、妨、里、外等地形)。從活動和比賽的組織方式、規(guī)則看,兩者同樣具有較大的一致性。組織方式上捶丸有大會、中會、小會、三人賽和單對等,而高爾夫球分單打、團體賽。名稱雖然不同,但內容基本一致;規(guī)則上捶丸規(guī)則有21條,高爾夫球早期13條,兩者內容基本相同,只有詳略不同?傊,捶丸與高爾夫球運動形式的高度一致性。文獻記載西方最早的高爾夫球13條規(guī)則是公元1744年由蘇格蘭愛丁堡高爾夫球友協會制定的。《丸經》出現的年代是元代至元19年(1282年),表明這時的捶丸已經有了完備的競賽規(guī)則。因而由成文規(guī)則出現的時間看,中國古代捶丸的競賽規(guī)則早于高爾夫球的成文規(guī)則462年。所以說,“高爾夫”球應該起源于中國,甚至可以說早期“高爾夫”是“捶丸”的西方名稱。
那么,“捶丸”是怎么傳播到歐洲的呢?許多學者和專家認為當年的蒙古大軍遠征歐洲,蒙古大軍征召了許多的漢人、金人等,這些人中有一部分后來定居在歐洲,相應的把“捶丸”這項運動也帶到了歐洲。再就是馬可·波羅等西方旅行家和傳教士進出中華大地并將中華文化傳播至西方,同時,也帶去了“捶丸”。蒙古人的西征,將以前閉塞的中國與歐洲的通路逐漸打開,各路皇命使者東西往來常見于史記的記載。除了文化使者,更有諸多商賈及隨從軍隊往來者如織。作為一個大規(guī)模東西文化交流的時代,元王朝時期的東學西漸是主要趨向,在這種大潮的沖擊下,捶丸的入西“水到渠成”。因此,現在風靡全球的高爾夫球在早期的發(fā)展、演化過程中,與中國古代捶丸有著密切的關系。
明人《宣宗行樂圖》卷局部·宣宗捶丸(故宮博物院藏品)
蘇格蘭詹姆斯五世女兒瑪麗在打高爾夫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