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子賤,姓宓(fú),名不齊,字子賤。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非常有才智,仁愛,孔子贊其為君子。曾在魯國做過官,魯國君主曾任命其為單父宰,派他去治理單父(今山東菏澤單縣)。在宓子賤治理單父期間,孔子曾經(jīng)去看望過他,而正是孔老夫子這次去看子賤時候的一個問題,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他的生存智慧。
孔子到了單父后,見到子賤問了子賤一個問題?鬃訂枺“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出自《孔子家語·卷五》)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從你到這里為官以來,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子賤回答:“自來仕者無所亡,其所得者三:始誦之,今得而行之,是學益明也;俸祿所供,被及親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公事,而兼以吊死問疾,是朋友篤也。” (出自《孔子家語·卷五》)意思是,我當上官員之后,沒有失去什么,所得到的有三樣:以前誦讀的道理,現(xiàn)在可以用于實踐了,因此感到學習上更有長進了;當官得來俸祿,用來幫助親戚,因此骨肉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了; 雖然公事很忙,但我還能抽空去吊唁死者、慰問病人,因此我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更親密了。
聽了子賤的回答,孔子感慨的萬千,說:“君子啊君子,說的就是你子賤這樣的人!如果有人說魯國沒有君子的話,那么子賤的君子風度是從哪學來的呢?”孔子之所以這么由衷地贊美子賤,原因就在于子賤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抱怨、不逃避,而且善于學以致用。其實,和現(xiàn)在我們工作的狀態(tài)差不多,我們和子賤每天面對的現(xiàn)實情況是差不多的,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各種社會關系,最關鍵的就在于自己的心態(tài)。
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出自《論語·憲問》)意思是,不要埋怨上天,也不要怨恨別人。要把心思收回來,通過努力學習來提升自己,這樣才是過上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這句話的也是在告誡我們現(xiàn)代人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不要整天抱怨。抱怨是一筆負資產(chǎn),它非但不能改善你所面臨的現(xiàn)實,反而會把現(xiàn)實情況搞得更糟。如果一個人總是抱怨,那么他就處處不滿意,處處有缺憾,總也感覺不到幸福和人生的真意義。反之,如果一個人堅持“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tài),做事的時候多挖掘自身的潛能,那么,這種“反求諸己”的自省精神反而能讓他感到自在快樂,收獲良多。佛家也講:“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意思就是說物質(zhì)環(huán)境和人事環(huán)境無所謂好與壞,關鍵看你一個人的心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