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話語是是社會話語的實踐,文本的具體語言形式總是處在具體的社會生活過程中。我們要將文學話語放置在具體的社會語境中去理解,并與特定的時代精神、社會意識、文化狀況等因素緊密聯(lián)系,在準確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其其寄托于文本的蘊藉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不斷體味、挖掘,使文本的意義豐富、升華,新意層出不窮。這便是對文本的多重解讀。
卞之琳的《斷章》可理解為是一首樸素純美的愛情詩。我們可以想象:“樓上人”對“橋上人”含情脈脈,而“橋上人”卻忘情于景,似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現(xiàn)實中這種萍水相逢、轉瞬即逝而又經(jīng)久難忘的一廂戀情怕也是常有。詩歌僅以短短兩句就把這種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駐成永恒,令人回味也耐人遐想。全詩未提一個“愛”字,卻讓讀者體味到了真摯的愛情,此種解讀或許是對作者創(chuàng)作本意的超越。
隨著人們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的增強與和諧社會的構筑,我們還可對這首詩有創(chuàng)新性理解。前兩句詩中“橋上人”同自然之景共同成為“樓上人”眼中的風景,說明人無時不在自然之中,也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自然的一分子,和自然一起構成美好的風景。“你”關注自然,自然就會以難以描繪的美景回報你。這其中有一定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之意識。“橋上人”白天沉醉于美景辜負了“樓上人”的深情厚意,作者就用浪漫筆法讓他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悄悄進入“樓上人”的夢境,以一個主動施愛者的角色盡全力地“裝飾”這“樓上人”的夢,讓“樓上人”白天里的感情投資在恬靜的夜晚得到溫馨熱情的回報。也許,這回報遠遠超出“樓上人”原本的希望。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不要吝惜付出,無論是對自然還是對他人。付出必將得到超乎想象的感激與回報。每個人都在裝飾著別人的夢,同時別人也為我們裝飾著我們的夢。你為別人帶來愉悅,別人也給你帶來愉悅,這就是幸福。這不也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嗎?
對《斷章》的此種解讀是作者創(chuàng)作之處沒有設想過的,是我們源于與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社會意識等因素的緊密聯(lián)系,對其主題的創(chuàng)新與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