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觀做為人們世界觀在道德領域外顯的表達,是在道德形成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它一經形成,就會以價值尺度或評判標準的方式影響人們的道德行為與道德的進步。它一經形成,就會形成穩(wěn)定的道德尺度。國家領域重視道德也只是在2001年,也就是在法律規(guī)范逐步完善的情況下,才逐漸提出對公民的道德要求,最后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今人類沒有信仰,人們的道德觀就會陷入混亂。在當今社會,我們認為道德只是一些善念的東西,但善只是道德內容的一個方面,善和惡都是道德的內容,對于惡的認識還不明確,只是通過善來反映惡,非善即惡。同時我們社會宣揚的善的內容很少,因此對于善的認識程度很低,評價標準也很難達到統(tǒng)一。從農耕社會的解體進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再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尤其是確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來,在這些不同的社會狀態(tài),對傳統(tǒng)道德的認識也不同,但涉及到人本質和本性的東西必然要延續(xù)下來,但涉及到社會性的東西我們該如何對待?
現(xiàn)在我們社會宣揚的社會主義道德,真正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有多大的認同以及內化外化程度如何這個需要大家掂量,如何形成一個人民群眾普遍贊同的道德規(guī)范仍然是我們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這也是道德發(fā)展過程中必然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