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yè)、守正創(chuàng)新的高尚品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是建設質量強國和文化強國的剛性需要,也是廣大“教書匠”應該具備的精神素養(yǎng)。如何成為“琢玉成器”的“良匠”,把“工匠精神”引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每一位教師應該認真思索的問題。
教書育人是教師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不是生產線,人才不是產品,高校要從“教”走向“育”,“德高為師,學博為范”,高校教師應做到教書與育人兼顧、立己德與樹人德兼顧,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愛崗敬業(yè)是教師工匠精神的標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為了能更好地擔負這一職責,孔子提倡教師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教出知識豐富、品德高尚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做到德業(yè)雙馨。只有對教師這一身份有所敬畏,像工匠一樣精雕細琢,才能督促著自己不斷進步。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則是教師工匠精神的體現(xiàn)。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工匠精神的“源”和“本”,丟掉了教學基本功,教師的工匠精神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師是立校之本,教師水平決定了教學質量。隨著時代的的進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發(fā)揚“工匠精神”,才能鍛造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