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是行為經(jīng)濟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人們在投資決策過程中認知、感情、態(tài)度等心里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場非有效性。行為金融學就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來分析投資者各種心理特征,并以此來研究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及其對資產定價影響的學科。
在行為金融研究中,研究對象分層次研究,包括個體的有限理性特征、群體行為和非完全市場、金融市場的異,F(xiàn)象、投資者的盈利策略等。典型的經(jīng)濟行為人是“正常人”,被稱為“行為投資者”,而非“理性投資者”,這種行為投資者是有限理性的。在許多情況下,經(jīng)濟行為人總不能實現(xiàn)最大化的目標,而是追求令人滿意的目標。投資者需要經(jīng)過意志過程做出投資決策,在意志過程中受到“認知過程”、“情緒過程”的影響,并伴隨自我控制和羊群效應所導致的偏差。存在自我控制時,個人無法依據(jù)理性決策。在信息不確定時,投資者的行為常受其他投資者及輿論的影響,形成羊群效應。通過對投資者的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的啟發(fā)式和偏差進行研究,并分析其投資行為、投資決策和資產價格的影響。行為金融學研究金融市場上正常而非理性的金融活動主體的判斷和決策行為,力圖揭示金融主體的行為決策的基本規(guī)律。它屬于金融學和心理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交叉學科。
行為金融學的發(fā)展借鑒了心理學的實驗室實驗方法對金融決策和金融市場、金融行為進行實驗室實驗,從而拓寬了金融學的邊界,深化了對于金融決策、金融市場、金融行為的認識。我們可以在可控制的實驗條件下,針對某一現(xiàn)象,通過控制某些條件,觀察決策者行為和分析實驗結果,檢驗、比較和完善經(jīng)濟理論,并提供政策決策與投資決策的依據(jù)。
作為一種研究經(jīng)濟行為和現(xiàn)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行為金融學為人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參照系并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行為金融學在繼承傳統(tǒng)金融分析的規(guī)范與實證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從思想實驗和自然觀察開始走向實驗室實驗,借助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探討關于人類的認知及投資行為方面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