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七絕·石鼓文
刻石十枚形似鼓,
四言詩句籀文書。
內(nèi)容游獵君王事,
小篆萌芽啟后予。
注:石鼓文為戰(zhàn)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狀,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詩一首,共十首,其內(nèi)容為記述秦王游獵之事。字跡磨損很多,今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石鼓文》在中國書法史上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體是典型的秦國書風,并對后來秦朝小篆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其本身的藝術成就也很高,它的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圓潤,筆意濃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間已經(jīng)找不出象形圖畫的痕跡,完全是由線條組成的符號結構。
其二
七絕·小篆
秦皇一統(tǒng)國開初,
各地方言差異儲。
小篆橫空而出世,
李斯主政字同書。
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秦始皇兼并六國之后,命李斯統(tǒng)一全國文字,這就是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的。
其三
七律·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李斯書,
五岳為尊史里居。
散密勻停如鐵杵,
方圓絕妙賽漁魚。
線條濕潤還流暢,
章法端莊又闊疏。
有姓有名丞相者,
繼承十鼓更高舒。
注:泰山刻石的作者乃秦相李斯,他可謂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書法家。泰山刻石的書體是秦統(tǒng)一后的標準字體小篆。其結構特點,直接繼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簡化和方整,并呈長方形,線條圓潤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wěn)重之感。唐代張懷瓘稱頌李斯小篆是“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骨氣豐勻,方圓妙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