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蔡元培”這個名字,可能社上還會有一部分人不知道,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但是,提到北京大學,不僅是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然而,“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學”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清朝末年的京師大學堂。當蔡元培受邀出任北京大學的校長時,整個學校甚至是當時的社會各界人士,對此看法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可能成為北大歷史上一位極富作為的校長,給北大帶來新的生機和先進的思想。也有人認為,蔡元培可能無法扭轉(zhuǎn)北大官僚氣息濃重的局面。天道酬勤,事實勝于雄辯。這位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用他開明的思想和偉大的人格,開創(chuàng)了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也讓陳舊腐朽的北大煥然一新。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極為豐富,他是中國近代教育發(fā)展史上,提出“五育”并舉思想的第一人。“五育”,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這篇文章我們先來談談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認為,“五育”并舉,并不是說“五育”平分秋色,沒有任何重點。他認為,“五育”中,公民道德教育是根本。所謂公民道德教育,簡言之,就是德育,但它又不同于我們國家當前所提倡的“德育”。蔡元培提出的公民道德教育,主要是指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所揭示的自由、平等、博愛。由此可見,蔡元培提出的公民道德教育觀念,意指很明確,就是要和中國封建的倫理道德相抗衡。由于受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影響較大,故而,蔡元培非常反對封建道德的專制等級性。他渴望解救處于愚昧、無知和羸弱的中國人于光明。
如果大家僅以此來評判蔡元培是一個崇尚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教育家,那就有失偏頗了。其實,蔡元培在積極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的德育思想時,并沒有被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所完全西化,他還積極肯定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思想。他將自由、平等、博愛的西方道德觀念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義、恕、仁”并稱,將東西方的道德觀念揉合在了一起。這種既未全盤西化,也沒有因循守舊的教育思想,實為今日中國教育思想的典范。他更是我們每個人無論進行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亦或是社會教育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