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寒窯遺址項目占地七十余畝,投資約兩億元,依托王寶釧、薛平貴的歷史故事和秦腔經典劇目《五典坡》,于2015年5月1日對外開放,2018年12月28日起,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其主體為楊虎城將軍的母親孫一蓮女士捐資并主持重修的寒窯生活區(qū)域場景還原,原為號召鼓勵愛國軍人之妻向王寶釧學習,不畏“貧賤之寒、思夫之寒”,支持在前線為國家民族大義奮斗的丈夫們,現為集博物遺址、婚慶婚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愛情主題公園。
秦腔是西北地區(qū)傳統(tǒng)戲劇形式,起源于周,精進于漢,成熟于秦,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傳播于清,堪稱“中國戲劇的鼻祖”。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秦腔不僅多次登上國家級文化演出的舞臺,更于2019年5月經譯制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國家電視臺(PTV)播出。
許多秦腔名劇均來自于真實的歷史,比如經典劇集《五典坡》,就取材自后唐丞相王允三女寶釧繡球招親嫁給乞丐薛平貴的故事。該劇集包含著名改編本戲《紅鬃烈馬》和《王寶釧》,以及著名折戲《三擊掌》、《別窯》、《探窯》、《趕坡》和《大登殿》等。《五典坡》為地名,位于西安大雁塔東南約四公里處,現曲江池東隅,曲江寒窯遺址項目內,《別窯》和《探窯》曲目名中的“窯”字,正是指代此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曲江寒窯項目遺址于2020年5月初恢復對外免費開放,F遺址內文字介紹覆蓋全面,據筆者粗略統(tǒng)計,中文介紹約一萬兩千字。曲江寒窯遺址項目內只有英語一門外語的介紹,其中英譯介紹不足中文介紹的五分之一,且主要集中在旅游導覽及警示指示牌上。遺址內核心區(qū)域所展示的不同時代 “王寶釧故事簡介”的多個版本,以及王寶釧生活勞作場景的再還原介紹等,只有中文介紹,英譯介紹空缺,這是曲江寒窯遺址項目對外推廣陜西民俗文化的一大遺憾。
僅有的英譯介紹質量也比較粗糙,錯誤、歧義頻見。以曲江寒窯遺址項目中與陜西民俗文化負載詞“紅鬃烈馬”有緊密聯系的“飲馬池”導向牌為例,其中文介紹共一句話,原文為:“據傳,唐代皇家御苑曲江池之水即是經過此池而引入曲江池,薛平貴西征凱旋后,駕紅鬃烈馬趕回寒窯于王寶釧團聚時,曾在此飲馬,故名飲馬池。”英譯介紹按句意,分為了三句話,原文是:"It is said that the water of the Tang Dynasty Royal Court Qujiang Pool flows to the Qujiang Pool through this very pool .After XuePinggui's triumph of his west marching ,he used to water his horse at this pool when he rushed back to eunited with Wang Baozhen by the red brsitle horse .That's the reason why it was named 'Horse-watering Pool'."
這則導向牌上的英譯介紹,首先,指代關系混亂,第一句中就出現了兩次Qujiang Pool和一次表示強調的this very pool和第二句英譯介紹中的water his horse與the red bristle horse均存在指代不明;其次,時態(tài)錯誤,第一句主句中it is said that已經標明了過去時,可從句中的flows卻使用的是一般現在時,第二句中的he used to表示薛平貴曾經的習慣,時態(tài)的使用和介紹的內容不符;再次,英語使用不規(guī)范,water作動詞與原始語言語義不符,還存在拼寫以及排版的失誤,如Wang Baozhen,eunited等。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英譯文本中對于陜西民俗文化之一秦腔中著名改編本戲《紅鬃烈馬》這一文化負載詞,既沒有進行重點標注,更沒有清晰闡明它的關鍵作用,造成了陜西民俗文化傳播時文化負載詞的遺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