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個人學習了《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課程,對什么是應用語言學、什么是應用語言學的量化研究及質性研究方法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如何快速閱讀文獻及量化研究論文的基本構成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認識,具體如下:
許家金教授講,應用語言學是與理論語言學相對應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區(qū)別之一在于是否進行對比分析,如跨語言、跨文化的中外對比,體現(xiàn)發(fā)展變化的前后對比或者是男女、水平、地區(qū)、任務類型的組間對比。狹義的應用語言學指的是關于語言教學的研究,主要包括課程研究、教師與教學、學生與學習。語言教學研究的選題來源可以是一手教學實踐,及對其進行的多年的教學積累和反思;也可以來自文獻閱讀,復制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批判繼承,概括(元分析);也可以在同事的相互學習交流中得到啟發(fā)和思考。英語教學實證性研究的基本流程是:提出問題/假設,再開展實驗性研究,正式的數(shù)據采集,數(shù)據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介入文獻閱讀。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類型包括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在測量手段上,量化研究主要包括實驗研究、標準化測試、問卷調查;質性研究主要包括個案研究、訪談、有聲思維、反思日志、民族志、課堂觀察、刺激回憶、文本分析(話語分析、會話分析、語料庫分析、內容分析)、行動研究。在數(shù)據分析方法上,量化研究主要進行(描述性、推斷性、探索性的)統(tǒng)計分析;質性研究在既有理論框架下分析、或對方談的數(shù)據進行類屬分析,也就是扎根理論(更有可能發(fā)現(xiàn)新東西)。量化研究適合做大規(guī)模研究,相對客觀,但重于結果(what),流于淺表;質性研究注重了解怎么樣,為什么,重過程,動態(tài)的,綜合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但往往限于個案,且結論具有主觀性。因此質性研究為了規(guī)避其主觀性,強調三角驗證,也就是運用多源數(shù)據探討問題。
許宏晨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學術文獻快速閱讀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閱讀文獻時,應重點抓住以下信息:本文的研究問題是什么?作者對以往文獻是如何評價的?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統(tǒng)計方法?(針對所提出問題的)主要研究結論是什么?本文研究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改進?(如果你重做一遍這項研究,你有什么新想法?)
量化研究論文的主要部分包括:引言、文獻綜述、方法或步驟、結果與分析、結論、啟示和建議。期刊論文的導言:背景介紹研究背景,即:對問題(problem)的陳述;簡要的文獻回顧和評價;引出研究問題(questions)或研究假設。期刊論文的文獻綜述通常不單獨列標題,而是與導言中的研究背景結合。因篇幅所限,要有所取舍,組織合理,邏輯通常,但必須有評價。在方法步驟部分,描述研究過程的細節(jié)要足夠充分,全面而簡潔,此部分通常分為:抽樣方法、研究工具(和/或研究過程、研究步驟)、統(tǒng)計分析。在結果與分析部分,通常以研究問題為綱組織章節(jié),一個子問題的結果與分析一章。每個子問題中應先匯報統(tǒng)計結果,然后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匯報要直截了當,恰當使用圖表和數(shù)字。在結論、啟示和建議部分,通常以簡要復述研究問題開頭,緊隨對研究結果的高度概括。常見的錯誤是不斷重復結果,不下結論。啟示部分是指導讀者如何使用結論,啟示要基于研究結論,不能泛泛而談。建議可以理解為“如果我再做一遍,我會如何做。”其實就是對研究的反思和推進。要簡短,不用展開。
總之,此次研究還是令我受益匪淺,非常感激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