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成本法誕生在美國。標準成本法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19世紀末由于機械化大生產的到來,如何提高工人勞動效率以便充分的利用機器工時,成為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在1841年10月5日美國馬薩諸塞州出現(xiàn)了一起火車車禍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召開的車禍事件聽證會上,提出了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解決事件發(fā)生的根源,導致了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使得具有管理才能的雇傭人員掌握了管理權,為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1898-1901年間,科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泰勒,受雇于賓夕法尼亞的貝瑟利思鋼鐵公司做管理咨詢工作,進行了著名的“搬鐵塊”和鐵鍬實驗,搬鐵塊實驗著重于對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確立了搬鐵塊的工作定額,鐵鍬實驗著重于工作方法和工具標準化研究,這兩個實驗的研究成果,開啟了標準成本制度,即讓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的工具,在標準化的工作和環(huán)境中操作,完成工作,以定額為標準,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進一步提高工人的勞動效率,使機器設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0世紀30年代開始,標準成本法從美國傳入英、德、日等國家。標準成本法在這些國家的企業(yè),特別是制造型企業(yè)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這些國家的大部分企業(yè)相繼推行了標準成本制度,但美國是標準成本法發(fā)展最好的國家,美國的可口可樂、福特汽車等大公司都采用標準成本法進行成本控制,制定各種產品的標準成本尤為重要,因此成為企業(yè)的一件頭等大事,很多美國企業(yè)的總經理親自主抓標準成本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經過這些國家的實踐活動,證明了標準成本法的合理性和先進性,更多的國家和企業(yè)也紛紛引進標準成本法進行成本控制。
標準成本法在歐美日本企業(yè)獲得廣泛運用并取得不俗業(yè)績的情況下,我國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了標準成本法,但與我國傳統(tǒng)的成本控制方法,如計劃成本、目標成本相比較,我國企業(yè)采用標準成本法的并不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標準成本法運用的前提條件在當時尚不完全具備。標準成本法良好實施需要對標準產品的成本項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的成本標準的制定要科學合理,制定成本標準所需要的資料的獲得除了對企業(yè)的管理基礎有較高的要求,還需要對行業(yè)、市場和歷史數(shù)據進行全面分析和技術的量化測定。但在引進的當時,我國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會計核算工作與技術測定也存在較大的困難,加之企業(yè)重視會計的成本核算功能,不大重視成本的管理職能,標準成本法的運用困難重重。
近年來,隨著我國企業(yè)管理基礎的加強,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市場競爭激烈對成本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標準成本法獲得了發(fā)展的契機。我國的一些大型企業(yè)如寶鋼、鞍鋼、國投、國家電網等,采用了標準成本管理制度,在降低成本增加企業(yè)效益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對標準成本法的運用起到了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也推進了企業(yè)的標準化管理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