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死后,其孫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顓頊死后,高辛即位,這就是帝嚳。帝嚳死后,摯接替帝位,但沒有干出什么政績,于是弟弟放勛登位,這就是帝堯。帝堯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潤大地。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①。
隨著年齡的增長,堯因年老而告退。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配傳給他天下,因此就把天下讓給了舜。他認為讓給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對丹朱一人不利;傳給丹朱,天下人就會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處。因此他斬釘截鐵地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讓一人得利”。沒想到堯逝世后三年服喪完畢,舜還是把帝位還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去了。但諸侯前來朝覲時不到丹朱那里去卻到舜這里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舜帝。
舜帝精于管理,特別會用人。他手下的二十二位大臣個個成就功業(yè),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縱橫五千里的領域,都受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的邊荒地區(qū)。四海之內,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梢哉f,天下清明的德政都是從舜帝開始的②。
舜覺得自己的兒子商均不成材,就事先把帝位讓給禹。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了。但和舜讓給堯的兒子時的情形一樣,諸侯歸服的還是禹。這樣,禹就登臨了天子之位。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當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擅帝位。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è)。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帝禹號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棄為周始祖,姓姬氏③。
可以說,炎黃之后,由于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他們也因此被后人尊奉為圣賢。
參考文獻:
①[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頁。
、赱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5頁。
③[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