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名高校教師來說,如何提升教學質量,進行有效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在大學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找準教學痛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目前在外國文學課程教學中,最主要的痛點在于教學模式偏重于傳統(tǒng)的單一傳送——接受這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夠體現出我們所倡導的“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造成的結果就是教師所教內容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傳統(tǒng)的這種“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的是知識的單向傳授,學生在教師課堂上被當作知識灌輸的對象,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也很少顧及學生的主觀情感和心理需求。所以,我們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要么玩手機、要么打游戲、要么自我沉默,更有甚者直接睡覺。這就使得我們的課堂變得死氣沉沉,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和互動性。
作為老師,我們在上完一堂課之后,最關心一個問題就是,我這堂課教的學生都明白了嗎?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對每一堂課所教的內容進行檢測的方法,就是通過下次課的課前提問或者課后作業(yè)來了解,但是這些都太慢,而且不能實時、客觀、全面地掌握當前的學生學的情況,也無法達到我們所說的教與學的良好互動效果。特別是我們現在所面對的00后這一學生主體,他們性格張揚、有個性,自我意識和表現意識較強,他們更愿意接受虛擬世界,愿意在虛擬世界中實現個人價值,對信息的獲取較為及時。
面對這樣的接受主體,我們傳統(tǒng)的傳送——接受這一教學模式,已經在與新時代的大學生漸行漸遠,如果我們教師不能很好的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個性特征,導致的結果就是課堂上授課教師成了孤獨的“朗讀者”,學生成了默默的“傾聽者” 面對新時代的大學生,這就要求授課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設計單一的形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注意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逐步實現教學課程科學化、教學技術手段現代化,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增強課程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