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理念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它融合創(chuàng)新特質、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核心思想也變成了高校文科教學的新理念。在新文科廣泛推廣、實施的背景下,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我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做出以下思考:
一、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考核機制。傳統(tǒng)文科教學時期,我們對于古代文學的考核主要側重于試卷,試卷成績占總成績的百分之六十甚至七十,而平時成績只有很小的比重。這種考核機制就造成了學生平時上課懈怠懶惰,而期末考試時瘋狂背書的現(xiàn)象,使得古代文學變成了一門“背書課”,學生背的內(nèi)容也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課件及教材,學習視野較為狹窄。就古代文學課程本身而言,它是一門包容性極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將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與課后的自主閱讀、思考結合起來,從而獲得豐富的、系統(tǒng)的文學知識及理念。新文科要求對學生的考核要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因此在之后的古代文學考核中盡量將考試成績的占比減少,平時成績占比增加,將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實踐表現(xiàn)及科研參與納入到學生成績考核中去。試卷出題時也盡量客觀題比重與主觀題持平,主觀題中多考查學生對文學、文化等深層次問題的思考。
二、中國古代文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傳統(tǒng)古代文學的教學主要以文學作品為本,文學史為輔,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去體驗某一文人、某一時代的文化、文學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新文科理念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因此在傳統(tǒng)古代文學授課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們要進行一定的革新,將古代文學內(nèi)容與其他學科內(nèi)容結合起來。如講到樂府詩歌、宋詞的時候可以將其與音樂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去唱詩、唱詞,在唱的過程中體會樂府詩、宋詞的節(jié)奏韻律及語言魅力;講到《老子》、《孟子》等文學作品時可以將其與哲學、社會學等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作品中深遠的人生哲理,及作為一名社會公民該有的社會道德等,通過以上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交叉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