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最要好的朋友之一西川在海子自殺后寫了篇名為《死亡后記》的文章。文章中作者談到當他看到人們在思考海子自殺這個問題上越走越遠,而且在詩歌寫作和詩人行為上帶來某些不良影響時,他又頗感不安。為此他寫下這篇文章,以期澄清某些基本事實。但愿它們不會為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他列出了七個他所知和他所猜測的海子自殺的原因:1、自殺情結2、性格因素3、生活方式4、榮譽問題5、氣功問題6、自殺導火索7、寫作方式與寫作理想,而我認為其中最最關鍵的莫過于第四點。
我在《讀海子三傳記后淺談對海子的認識》一文中指出,海子是一個孤獨的人。孤獨的人是擁有值得理解的思想卻不得的悲劇之人,他也是一個對被社會承認很有興趣的人,海子一直認為,長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他最看重的恰恰就是自己的長詩,可是這卻一直不被理解。89年以前大部分青年詩人對海子的詩歌持保留態(tài)度。詩人AB在給海子的信中曾批評海子的詩歌“水分太大”。1988年左右,北京一個詩歌組織,名為“幸存者”。有一次,“幸存者”的成員們在詩人CD家里聚會,會上有詩人EFG和HI對海子的長詩大加指責,認為他寫長詩是犯了一個時代性的錯誤,并且把他的詩貶得一無是處。1987年,海子到南方去旅行了一趟;鼐┖螅麑︸樢缓陶f詩人JK人不錯,我們在北京應該幫幫他?墒菚r隔不久,海子在一份民間詩刊上讀到了此人的一篇文章,文中大概說到:北方來了一個痛苦的詩人,從挎包里掏出上萬行詩稿。這篇文章的作者評論道:“人類只有一個但丁就夠。”“此人(指海子)現在是我的朋友,將來會是我的敵人。”海子讀到這些文字很傷心,竟然孩子氣地跑到一禾處哭了一通。這類超出正常批評的刺激文字出自我們自己的朋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因為幾乎在同時,北京作協在北京西山召開詩歌創(chuàng)作會議,會上居然有人給海子羅列了兩項“罪名”:“搞新浪漫主義”和“寫長詩”。海子不是作協會員,當然不可能去參加會議。于是只有坐在家里生悶氣,而對于那些淺見蠢說毫無還擊之力。這也就是西川所列出的海子自殺原因的第四點榮譽問題,這可以說是導致海子最終選擇了不幸結局、過早地離去的最關鍵因素。再加上孤獨的海子生活的相當封閉,并且海子似乎拒絕改變他生活的封閉性。他寧可生活在威廉。布萊克所說的“天真”狀態(tài),而拒絕進入一種更完滿、豐富,當然也是更危險的“經驗”狀態(tài)。這也就導致了他生活的簡單、枯燥與寂寞,所以他就比常人更希望與別人交流,得到普世的溫暖,然而他卻不得,這也正是孤獨之人的悲劇性所在。有一次他走進昌平一家飯館。他對飯館老板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飯館老板可沒有那種尼采式的浪漫,他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這也正是西川列出原因中的第三點生活方式;蛟S任何一個人都需要被一張網罩住,這張網就是社會關系之網。無論是血緣關系,是婚姻關系,還是社會關系,都會像一只手緊緊抓住你的肩膀,你即使想離開也不太容易,因為這些手會把你牢牢按住。但海子自殺時顯然沒有按住他肩膀的有力的手。
最后,導致海子自殺便是西川所列出的第六條自殺導火索。每一個人的自殺都有他的導火索。作為海子自殺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愛情生活或許是最重要的。在自殺前的那個星期五,海子見到了他初戀的女朋友。但在海子最后一次見到她時,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見到她,她對海子很冷淡。當天晚上,海子與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講了許多當年他和這個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過來,他問同事他昨天晚上說了些什么,是不是講了些他不該說的話。同事說你什么都沒說,但海子堅信自己講了許多會傷害那個女孩子的話。他感到萬分自責,不能自我原諒,覺得對不起自己愛的人。
也就是說,榮譽問題是海子自殺的主因,生活方式是輔因,而導火索當然就是催化劑了。前文說過海子是一個朝圣者,一個詩歌的朝圣者。在詩歌理想破滅之后,海子選擇了自殺,選擇了為自己的理想而殉葬,為中國的詩歌而殉葬。同樣,在他死后,近代詩歌的黃金年代追隨他遠去,因此他才會成為中國近代詩歌的界碑,這也使海子成為人們緬懷1980年代詩歌理想的寄托。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形而上學,但誰又能說這不是客觀事實呢。海子的死,對于中國,對于中國文化,可以說是宣告了一個時代的遠去與終結,這是一個充滿青春與活力的時代,一個純情而自由的時代,一個充滿著詩歌理想的美好時代,就像是中國永遠回不去盛唐,這一切都是注定了的,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我永遠失去了我的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