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前的大宋朝,曾發(fā)生這么一件似乎可笑的事,一天,住在京城邊的一戶人家把一頭母豬丟了,在找不見豬,心里發(fā)急的情況下,主家去敲登聞鼓,直接向皇帝報案,找皇帝解決。初聽沒人會信,皇帝日理萬機,國家大事都忙不完,那有閑余時間管這雞毛蒜皮的事情。再說一個王朝,搖 “扇扇帽”的大小官員無數(shù),那怕不是現(xiàn)管的官去辦案,也輪不到有勞皇帝大人出面,理這芝麻小事。沒想到整天國事纏身的萬歲爺還真接狀了,且很是重視,及時給予處理,賜千錢給這戶居民作為補償。正史上對宋徽宗這位書畫皇帝的這種做法大加贊許,說百姓的事再小,對百姓來說也是大事。并說通過這件“碎碎的事”,天下人都知道了這種直接的訴訟渠道,就不會有不可解決的冤情郁結(jié)于民間了。不知后來老百姓家再丟牛呀馬呀、雞呀狗呀后,是否再找過皇帝,史書沒記載。
現(xiàn)在管理學給這種管理安了一個名字,叫“垂直管理”,即主要領(lǐng)導在管理中從始到終,從上到下,“一桿子插到底”。初看這種管理沒錯,領(lǐng)導一抓到底,責任落實到位,容易刀下見菜。但如果真是這樣,不見得就是好事,易出現(xiàn)許多弊端。譬如皇帝這些小事都插手去管,還有心思和時間去考慮國家大事?不累死才怪。特別是皇帝大權(quán)獨攬,小權(quán)不讓,什么都要管了,讓手下大臣們手中沒一點實權(quán),這些臣子們只能整天閑著,無所事事。這就引出一個話題,即在“垂直管理”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一曰,素質(zhì)要高。要求管理者首先要是一個好領(lǐng)導,行的端,走的正,做人清正廉潔,做事公平公正,工作能吃苦耐勞,撲下身子埋頭實干。如果管理者能力較差,本身對自己要求不嚴,把自己都管不住,管理就不會有起色,特別是管理者“麻袋上繡花底子差”,不僅昏庸,甚至心術(shù)不正,不僅難于辦成事,反而會壞事。
二曰,懂管理。勤學習,熟悉業(yè)務和技術(shù),對管理中的流程清楚,問題出來,知道出在那里,不上交,不隱瞞,能及時組織人力,千方百計尋找辦法解決。怕就怕在管理上感情用事,隨自己的好惡用人,本身不懂,還不愿學習,虛心請教,而是“腰別個死老鼠,強裝個打獵的”,硬充內(nèi)行,瞎指揮,亂咋呼,硬管理。遇到問題,不去調(diào)查研究,而是想當然,隨意拍板,結(jié)果勞民傷財,折騰半天,濤聲依舊,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三曰,會管理。一是不搞人制,而是能按制度辦事。二是對所屬部門情況吃的透,脈號的準,能經(jīng)常深入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三是能凝心聚力,調(diào)動一切積極性,用好每個人,遇到問題發(fā)揮集體智慧共商,齊心協(xié)力解決。四是能借鑒,會創(chuàng)新,借同行業(yè)先進經(jīng)驗做法甚至教訓,使自己管理思路拓寬,方法增多,且避免走彎路。同時積極探索管理新途徑,讓管理充滿活力。怕就怕在基層管理中,管理者對內(nèi)強勢大,在職工面前裝大爺,頻發(fā)虎威,牛皮哄哄,想干啥就干啥,整天端個架子,黑個臉,把員工不當人,在管理上不按制度辦事,一人說了算。遇事不調(diào)查,不協(xié)商,不站在職工方面想,只會訓人,只會“一罰了之”;對外做表面文章,本位主義思想重,事情干沒干先說上,指標成沒成先寫上,成績有沒有先報上。出了問題后,“家丑不可外揚”,對上瞞著,對下壓著,對左右藏著,“不露是高手”。這種管理長期運作,必將導致下面管理者在管理上縮手縮腳,看領(lǐng)導眼色行事,領(lǐng)導怎么說怎么來,管事不理事,出現(xiàn)問題等領(lǐng)導出面解決,久之必影響工作。同時由于領(lǐng)導對一切事不放手,親自抓,“什么都管”,下面的人只剩下拍馬屁了,時間一長,部門管理隊伍必“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
事實上,宋徽宗就是一個無能皇帝,其推行一整套“垂直管理”,目的不是想把國家治理好,而是想通過這種手段,讓決策高度集中皇帝一人之手。這種“一垂到底”的管理,盡管解決了“被篡位”之憂,達到了“不擔心內(nèi)亂”的目的,但卻導致武將半廢,文臣弄臣化,國家一蹶不振,隨著外敵的入侵,最后宋徽宗淪為“窩囊”皇帝,不得不與兒子一起成為“亡國皇帝父子”,被俘虜后押送異國,客死他鄉(xiāng)。
對一個單位或者一級組織說,在管理上提倡一抓到底,最好還是層層動員,讓每個管理人員都動起來,各司其責,齊抓共管才行。要盡量消除“一人獨唱、一垂到底”的管理弊端,立足實際,用制度管理、科學管理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