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曾穿過人山人海,卻也許仍說不清旅行的意義。
——題記
我和阿杰都愛旅行,盡管我們熱愛的方面有所不同。和前幾次一樣,我們經過漫長地討論確定了目的地。在西安,我們將開始為期一周的旅行。
一天一夜在火車上的奔波把我倆折磨得很疲憊,早上五點,從列車廣播中傳來即將到站的提示。望向窗外,前一眼還是一團夜色,一轉眼天色漸明,清晨的陽光透過繁厚的云層縫隙,若隱若現,形成了美麗的朝霞。大約十多分鐘,列車緩緩駛進月臺。窗外,晨光懶懶地灑在綿延的西安古城墻上,和微明的霞光構成一幅絕美的圖畫,向每一個來訪者述說這座古城既滄桑又鮮活的故事。我把這幅絕美的圖畫指給阿杰看,阿杰會心一笑說很美。旅途的疲累被期待一掃而空。
走出車站吃過早餐,天已大亮,我們拖著行李尋找前往鐘鼓樓方向的公車。我們將在交通便利的鐘鼓樓附近“安寨歇馬”,幾經波折找到旅店時,我們頭一次有默契地倒頭就睡。
第二天,我們早早搭車去臨潼看兵馬俑,雖然早有心理準備,身臨其境時還是被深深震撼。巨大的軍隊規(guī)模、威武的戰(zhàn)爭場面,站在觀覽處仿佛能夠聽見軍隊激烈地廝殺。軍傭造型各異、千人千面,按照秦代嚴格的軍吏等級制度依次排開,發(fā)飾、戰(zhàn)服皆有不同。得知兵馬俑最早挖出時都有顏色,因遇空氣氧化才褪色變成和黃土一般的顏色,我們都很震驚。萬千軍傭時隔兩千多年,穿越歷史的塵埃呈現在世人的眼前,依舊栩栩如生。實在難以想象擁有色彩的兵馬俑是何等鮮活!我們同時也驚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以及嬴政的野心與魄力。
秦人視死如視生,這個強大帝國的統(tǒng)一者尤甚。生前天下運于掌中,死后也仍舊決心成為地下世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嬴政對權力的追求、他的野心和魄力,古今中外少有人及。阿杰邊走邊拍,與每一處景點留影紀念。她越來越興奮,臉頰因激動泛起紅暈:“我就說嘛,不看兵馬俑怎么能說自己到過西安呢。”這是她的口頭禪,不看何物怎能說到過何地,同時也是她的旅行信條,指導她在旅途中的行動。距離我倆上一次旅行,我已經很久沒聽到了。
兵馬俑與秦始皇陵參觀完后已是下午四點,阿杰提議再去參觀華清池,她總是希望能用最少的時間看最多的東西。然而時間匆忙,不得不返回住處;氐界姽臉菚r,已華燈初上。鐘樓與鼓樓遙相呼應,燈火繁華下仍不失古樸韻味。鐘鼓樓皆已掌燈,晚霞之下是鮮艷亮麗如同皮影的古樓。我們一邊欣賞一邊朝回民小吃街走去,羊肉泡饃、岐山臊子面、胡辣湯這些陜西小吃。一路上阿杰已念叨很多次了。
接下來幾天,頂著炎炎烈日,我們先后去了法門寺、大雁塔、小雁塔和多個博物館。法門寺大小乘教并弘,顯密圓融,因存放著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聞名中外,成為佛教圣地。大雁塔臨近的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四大譯經場所之一,玄奘法師西行印度所帶回的佛經便在此傳譯。后人崇敬玄奘不僅因為他是佛教傳播的先行者,更因為他是能為理想、信念奮不顧身的時代靈魂。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雄偉,塔身三裂三合的故事也使游人慕名而來。
轉眼間,歸程將至,我們卻仍未盡興。返回的大前天深夜,我們因最后一天的行程起了爭執(zhí),她想繼續(xù)未完成的旅程去華清池,而我更加中意去看古城墻、游碑林。時間有限、預算有限,我們必須做出一個選擇,但又都不愿意讓步,也沒法說服對方。“華清池那么有名,不去華清池怎么能說到過西安呢。”沉默良久后,她脫口而出。“你覺得它對于你很有價值,你很想去?”我問阿杰。“也不是,旅行指南上都列出了必去之地,你不去會很遺憾。”阿杰堅定地回答我。這是她的旅行價值觀,我沒法讓她動搖。最后我們想出了折中的辦法。辛苦一點,早起,這樣兩地都能游玩。
一個上午我們便已將華清池和碑林游覽完畢,登上西安古城墻,微風迎面,視野豁然開闊。墻邊旌旗隨風翻舞。城墻左側高樓林立,城墻右側古檐深深。古老與現代,一墻之隔卻又相互融合。西安古城墻象征著這座城市的風貌,它是這座既古老又現代的城市的發(fā)聲者。
我站在城墻之上,開始思考自己和阿杰。我們結伴而行,有相同也有不同。同樣的目的地,同樣對旅行的熱愛讓我們相聚。阿杰在旅行中喜歡多走多看,渴望覽盡著名景點,而我更加注重在旅行中的感受、注重心靈的自由。我們以各自的方式追問旅行的意義,所以旅行對于我們,意義迥然不同。生活中有太多如同旅行指南的價值導向,它們時刻警示我們,該做什么、必做什么、錯過什么就會帶來損失和悔恨。它們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小心翼翼、匆匆忙忙。讓我們?yōu)榱诉_到它們所規(guī)定的“意義”,而忘記去感受意義。而我更愿關注自己心中的渴求,追尋自己心中的價值。旅行即人生,你無法評判他人對旅行意義理解和追尋的對錯,就像你無法評判他人的人生是否有意義一樣。旅行的意義對于每個人都不同,它虛無縹緲沒有一定的答案。如果非要問旅行的意義,能夠給出正確答案的只有自己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