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陜北是塊蠻荒之地,我也不反駁,因為這里幾千年來交通閉塞,難以與外面交流,受外界的影響很小,所以也有“圣人布道此處偏遺漏”的說法。也好,從而這里就有一個純粹原始的環(huán)境,土地的貧瘠并不會影響這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身體里的魂靈非但不會衰弱怯懦,反而會越發(fā)的堅強剛健。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個鮮嫩的生命來到了這個世界,誰能想到這個山里娃娃在歲月的滌蕩下會成為我們著名的作家。
陜北的土地是黃色的
干涸、貧瘠、支離破碎的暴動
千溝萬壑的回應,空曠蕭條的黃土地上
升起了一個光亮,撞碎了天空,黑的夜,白的晝
受人喜愛尊敬的日月就這樣出現(xiàn)了
1.山里娃娃的到來,青澀的仰望天空
日月,我想說的是,最起碼有兩層意思,一是天空的太陽和月亮;二是陜北方言里的“日月”,有天和朋友一起閑聊突然之間說到了這個詞,細細一琢磨一品嘗,說得是多么的好多么的精辟。生活的一般說法是“過日子”,哪有,怎么有“過日月”說的勁道,就和陜北人說的一樣,有嚼勁有嚼頭。這樣就過得不是簡單的日子,我們過的是日月,完整而又漫長的,可以延續(xù)的,綿延不絕。日月是白天晝夜的物,就是一整天二十四小時里才有的。一個日子不算什么,我們要過很多個日子,成就了月也就成就了年。
日月里的艱難,這個山里娃娃是吃盡了,沒有充斥腸胃反而把肚子抽干抽癟了,空的難受空的絕望。作家厚夫的這本書,整體結構遵循的是一個時間的順序,路遙從小到大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正好的契合了“日月”里需要的踏實和務實。陜北人的性子是豪爽的,里面更多的充斥著堅實,一步一個腳印,不好偷奸耍滑弄虛作假。不需要別人的斥責指正,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這樣做,否則自己都饒恕不了自己。一副忠厚樸實的樣子,身上不免的有幾分黃土的味道和氣息。路遙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包括他筆下作品里的人物,都是。
書中第一章就是“苦難的童年生活”接著分成了兩個細點:“與苦難為伍”“出清澗記”。后面所有的章節(jié)都是這個模式。孕育他的環(huán)境就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命運似乎是注定了的,似乎他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來吃苦受難的,先是生活本身的苦難,小身體的無奈和微弱的反抗,后來是為了理想,心甘情愿的吃苦受難。有一句老話是這么說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放在路遙的身上是那樣的恰當好處,吻合的天衣無縫。仿佛他來這個世界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驗證證明這句話的真實。當然這個只是我個人的一些遐想而已。
童年的生活艱辛,但只要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再多的苦痛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作為家中的老大長子,那個年代,擔當不是說你有能力了才會讓你擔當。不會的,九歲是個什么樣的年紀,正是能吃能玩的時候,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為了能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從家到大伯家就成了順其自然甚至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是啊,我們的路遙就這樣偷偷的在一顆大樹后面懂事而又傷心難過心知肚明的看著父親像做賊一樣的慌張離開,命運給他的只有接受,流淚僅僅是一種微乎其微的安慰。
念書,只有念書才能改變命運。正是因為上學才有了他的名字王衛(wèi)國。從清澗到延川,變了的是人,環(huán)境的艱難還是依舊。幸虧念書彌補了他的寂寞和饑餓,讓他時刻的都能為了自己的尊嚴勝利痛快的奪回一把,勝利的喜悅是精神上的。滿心的希望,天是藍色的,陽光是溫暖的,時間是美麗的,暈頭轉向的饑餓似乎都成了親和溫柔的。這個時期的路遙讓我在看書的時候都一幕幕的浮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作者整本書都運用了充實詳盡的資料,樸實厚重的語言,親近溫暖,讓人覺得路遙就是活著的,最起碼語言的氛圍是陜北的,有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感覺,這個感覺很是重要,作者厚夫先生也做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
2.一個不簡單的十年,開玩笑般的折磨
一個不簡單的十年,僅僅靠“復雜”兩個字怎能詮釋
浮躁的人們,盡是嬉戲打鬧
哪知霧氣騰騰后的冰冷撕裂
十年的玩笑,幾乎折磨了他的一生,無奈的苦楚
折磨下的糾結,青年盛氣鑄就的難悵,唉,先就這樣吧
“青春的過山車”“革命的狂歡”“人生的低谷”,一場煙火般的耀眼,來勢洶洶,燒得也燎人,同時也注定了瞬間的毀滅,給路遙帶來的創(chuàng)傷是久久難以愈合的,難以愈合的原因不是路遙本人的耿耿于懷、小心眼、想不開,而是時代的特征,外人的戳打。失戀的苦悶接踵而來,不安慰不平息就算了,反而的雪上加霜。人生的低谷,拋物線的落點,相信不久的將來注定會有一個不錯的飛躍。只要堅持。
3.文學的到來,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達到了一個頂峰
失去的同時其實也在得到,就看你能不能在失去中堅強的站起來,重新邁開步子向前走。“《山花》時代”“繆斯在召喚”“路遙走來了”“收獲愛情”,路遙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真正屬于他的一個方向,那就是文學。愛情的美滿更是助長了這個大山里走出的青年,就要帶著文學這雙翅膀起飛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就是這樣。要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還有什么意思么,這個世間正是因為有了苦難、悲傷、痛苦等,才讓世間的幸福、快樂、健康等更值得珍惜回味。延大的學習生活,讓他的文學修養(yǎng)更是錦上添花。
《人生》《平凡的世界》創(chuàng)作的經歷、過程,都讓人為之肅然起敬,為了創(chuàng)作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的社會還會有幾個這樣的人,我不敢妄言!度松返母叨、轟動,他完全可以有理由休息下來,哪怕后面再寫不出什么大作品也是能行的么。為什么就要創(chuàng)作一部再上臺階的作品,并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好多人覺得可惜,我卻不全以為這樣。因為這樣的心勁性子是路遙的生命里必須有的,沒有反而倒不正常了。
作家,既然被賦予了這樣的名頭,那就得對得起這個名頭。不要虛晃的掛著,我們的路遙要寫,寫出一部大作品,能比《人生》更代表他高度的作品。就算是歷盡千辛萬苦,只要能把理想,內心深處想要做的事情做成,那就是值得的高興的喜悅的。那種感覺,徹底純粹的只有路遙才能全部的得到領會。
這樣的作家,對得起生養(yǎng)他的父母親人,對得起生長的這塊土地,對得起土地上生活的廣大人民,對得起文學二字,對得起后人。
生命正是這樣的綻放才精彩,我的前輩路遙。
4.歲月熬煮出的飯菜雖然清湯寡水,但濃郁適合的味道依舊的純正
A.文字里的畫面,活了,走向了我們,然后我們也進去了
厚夫先生的《路遙傳》讓我這個90后作者看得很是沉醉、感動。我一直都把路遙尊為我的精神導師,文學上的航燈。有他在,我相信我就不會迷茫!堵愤b》的八集紀錄片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次次都會落淚。這本書看后的結果也是一樣,很多地方都情不自禁的濕了眼眶,淚水淹沒眼睛,淚水靜靜的流淌了出來,滴落在了書本上。每個文字都鮮活起來,拼湊出了一幕幕的情景,活了起來。整個世界都還原回到了那個時候,有路遙的音容笑貌,我慶幸自己真是有福,能看到這樣的文字。然而,同時我也遺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去。這樣的遺憾注定了我們的擦肩而過,就那么幾個月時間。
B.書中很多言語句段的引用恰當合適到了幾乎完美的境地,好比,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把腳放進鞋里一樣
很多處對路遙生前各種文章著作里文字的引用,真的是那樣的好,可以說是完美。就像一句電影里的臺詞,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把腳放進鞋里。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如:a.343頁的那段小字,“故鄉(xiāng),又回到了你的懷抱。每次走近你,就走近母親。……就生命的消失,能和故鄉(xiāng)的土地融為一體,也是最后的一個夙愿。”
b.346頁的“谷溪呀,我這是完了,老天攔腰把我砍斷了,我的病,你不知道,很嚴重,這一回怕是不行了……”
“死亡!當它真正君臨人頭頂?shù)臅r候,人才會非常逼近的思考這個問題。這時候……任何健康的普通人在死亡面前都有恐懼與脆弱的一面。”
c.349頁、350頁、351頁,路遙長嘆一口氣:“我這種病走到哪里都是一樣的治法……還不如死到這里,你和其國一定會釘一口棺材,把我埋到黃土山上。”
“哥不行了,哥照顧不了你們了”
“快把煙拿出來給鄉(xiāng)親們抽……”
d.357頁、358頁、361頁,“我不甘心這樣,我無數(shù)次想到我將來會怎么樣死去……肝癌只有這么一小塊,還能維持生命……”
“如果生命只剩下茍延殘喘,既忍受痛苦又給大家?guī)砺闊,那活著還不如死了。”
“爸爸媽媽還是離不得,爸媽……最親……”
e.313頁的茅獎頒獎致辭語
301頁“這怎么可以呀?我對這塊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時候,走在山里,滿目黃土,忽然峰回路轉,崖上立了一枝粉紅色的桃花,這時候眼淚就流下來了。”
299頁,無病呻吟的真誠
245頁,“不能迷信大城市的醫(yī)院……治不好,也可就地埋在故鄉(xiāng)的黃土里——這是最好的歸宿。”
169頁“我?guī)资暝陴嚭、失落、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歷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我不拒絕鮮花和紅地毯。”
33頁、34頁“我親愛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不管他們有時候對事情的看法有著怎樣令人遺憾的局限性,但他們所有的人是極其淳樸和慷慨的,當……但我知道,正是這貧瘠的土地和土地一樣貧瘠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已經交給了我負重的耐力和殉難的品格——因而我又覺得自己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
…………
這樣的話語句子貼切的加入到文章中,就不單單的再是這簡單的話語,而是有了大家庭大語境大氣魄大深情的境界。讓讀者能深深切切的感受到路遙是活著的存在的,他的魂靈精神是長青的。
C.敘述的自然,幾乎沒有痕跡,仿佛就是這樣的說、這樣的講,已經是一個規(guī)則一樣。這是厚夫先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功力的顯現(xiàn)。資料的詳盡讓人為之一振。兩者這樣一結合,就是一個好的傳記。
5.時光看走了路遙,卻留下了優(yōu)秀的著作,如今,厚夫先生為人和著作擦塵拭埃
為路遙立傳,這是件偉大的事情,同樣也是件艱難不易的事情。有很多人寫過,作為我個人的理解,要為一個人寫傳記,不僅要熟悉他的著作,更是要知人。最好是有過接觸,但也不要接觸過多。一個偉大的作家,需要人們這樣悼念了解。
是的,時光看走了路遙,命運不給他長壽的機會,但卻怎么也阻擋不了他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并且被后人記住熟悉的作品。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卻是輝煌無比的。
撞碎天空的一個光亮——
——黃土地上升起的“日月”
我這樣形容他,日,在白天給人們帶來了溫暖;月,在晚上給人們指明方向帶來光明。在日月里,他不知溫暖照亮了多少人迷茫失落孤獨寂寞的心,讓他們重新的起航,走向一個屬于自己的未來,成就一個人一生特有的意義。
二十多年時間的流逝,不僅帶來了考驗,而且還帶來了一些歲月的塵埃,如今,厚夫先生就親切溫和的給人和著作擦塵拭埃。
作者簡介
王悶悶(1993.04——)真名王震,學生,現(xiàn)就讀于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習之間參加一些文學比賽,得過數(shù)十項大小不等的獎項,一些作品在各大網站發(fā)表。2014年出版長篇鄉(xiāng)土小說《咸的人》,作家安黎給作序,馮積岐、和谷、蔣惠莉、杜文娟、何弘、鄭彥英、唐卡等人極力的推薦。2015年6月份將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米!,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白燁、李國平聯(lián)袂推薦。
郵箱:1223642705@qq.com
電話:13679248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