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shù)、嘗遍百味的人生,會更加生動而干凈。
——白落梅
我印象中的的楊昌俊教授言談舉止氣象從容,經常踱著小碎步,在各種繁忙的工作中不遺余力。我在想,已經退休了的楊教授是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決意重返工作崗位?為生計?為名利?顯然不是,《悲喜人生》一書中作了如此詮釋:發(fā)揮余熱。在當今這個名利往來的社會,作者的樂善好義讓我心生敬意。我知道的人生,不乏坎坷但從沒有震撼過我的心靈!侗踩松穮s讓我知道了另外一種人生,極盡悲苦,不忘善舉,苦盡甘來,赤城感懷。此書是作者獻給祖國和人民、獻給部隊戰(zhàn)友與大學同窗、獻給親愛的讀者、獻給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親及親朋好友的一本紀實性傳記文學作品。
(一)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jié)礪行而不覺。
童年時代,作者目睹了一起下河玩耍的小伙伴被洪水無情奪走生命的恐懼,經歷了生活窘迫外出討飯被地主冷血羞辱的不堪,而后更是遭遇了六歲喪母這番極盡悲痛的不幸。對于一個已經懂事并能感知人情冷暖的孩童而言,這些都是錐心的疼痛。一九六二年十月,作者應征入伍,做為一名解放軍鐵道兵戰(zhàn)士,作者修筑過西藏中尼公路,搶修過國防公路,在拉薩貢嘎機場奮戰(zhàn)過,參與修建了北京地鐵等一系列艱苦光榮的工程任務。期間,在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的情況下還得高強度、高風險地完成施工任務。在懸崖絕壁苦戰(zhàn)過,在泥石流中搶險過,而后直接導致身體留下了病癥:手腳凍裂成一道道血口子,救助戰(zhàn)友時被石頭砸到腰部留下了腰痛的后遺癥,肉體的疼痛卻往往不及失去最親愛的戰(zhàn)友心靈所受的巨大創(chuàng)傷。后來,作者退伍后被武漢大學錄取,但與我們今天安逸的大學生活不同的是,作者積極響應“學農”號召,歷盡磨練。雖然作者的前半生嘗盡人間心酸和歷盡生活磨難,但作者仍保留了一顆樂善感恩的心。在別人需要的地方,哪怕是自己困窘,作者也會慷慨地施以援助。在中尼國際公路的建設中,作者響應雷鋒精神,以“雷鋒”的名義為困難戰(zhàn)友家里寄錢,幫助戰(zhàn)友母親治病。將自己衣物捐獻災區(qū),作者行為讓我看到了生活中還有這么一類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梁啟超曰:“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生活中經歷一些意外的挫折,心中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這些都是敦品勵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心性的堅韌是由生活的頑石打磨出來的,就好比全身扎著針,敷著藥,在不知不覺中磨練著意志、培養(yǎng)著高尚的品行。而當今大學生在學校的境遇太順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安逸容易讓人膨脹,放縱,喪失斗志。我在想,從小到大在幸福庇蔭下的當代大學生,能承受多大的困厄?又能錘煉成怎樣的心性?
(二)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一九七二年,作者被武漢大學錄取,從此不僅奠定了人生的高度,而且收獲了師生情誼,這是作者這一生彌足珍貴的財富。作者詳實地回憶了大學期間任教的老師和朝夕相處過的大學同窗,對于作者這樣的年歲,對往事回憶如此飽滿,說明過去的人事生生不息地在作者心里縈繞,等待時機噴薄而出。作者感念昔日恩師傳之以道,授之以業(yè),感恩班主任王作梅老師在自己生病時拿給自己的珍貴藥片,感謝劉亞洲同學在他困難的時候送給他的嶄新軍用膠鞋。作者送別來學?赐钠拮訒r說“不論貧窮還是富有,你都是我唯一的妻”,這句樸實真摯的話語,是作者用良知做出的一生承諾。今天同樣做為高校老師的作者,以身作則告誡了學生,做人不能蒙蔽自己的良心,感恩常在,不做絕情絕義的事。作者當時是帶薪上學,但每月39.5的工資作者僅留1.5元作為自己日常的生活開支,長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生活,讓作者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哪怕后來作者先后在省圖書館和高校工作生活條件大為好轉,都不過分浪費物力,恒念物力維堅。我想起學校設立的“憂念園”,所謂的憶苦思甜,作者作為從那個艱苦年代走過來的人有最切身的體會,這本書作為時代的編年史,給學院的師生做出了最好的詮釋。感恩則能純厚,勤勞則能開源,儉樸則能歷久,這是作者用自己的一生經歷贈與讀者的修養(yǎng)大道。
《悲喜人生》 悲中千錘百煉,喜中和光同塵。經得住考驗,才是真修養(yǎng);經得住回味,才是真生活。人生悲喜,在人世年輪中回望,不過是壞事好事看心性,逆境順境看襟度的一場自我較量。感謝《悲喜人生》 ,予以生命的啟迪,感恩的情懷。
作者為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財管1305班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