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在斗爭中才有價值,受過痛苦,才能得到報酬。
——赫爾岑
健康是美麗的基礎,正確是最好的選擇,理想是最迷人的,平凡中才見著偉大,堅韌不拔中才見著長久,真理才是永恒的!《悲喜人生》一書,作者用樸實的文字講述了自己的平凡一生,向我們道出了偉大的人生哲理;作者用堅強的勇氣克服了人生路上的艱難困苦,向世人詮釋了“堅韌不拔”這個代名詞。他用真實的故事敘述了自己坎坷苦難的人生經(jīng)歷,讓讀者明白了只有與艱難困苦做堅韌不拔的斗爭才是唯一的出路。”這就是長篇傳記文學作品《悲喜人生》里主人公,也是本書的作者楊昌俊老師。
一個星期天的空暇時間,我去圖書館文學館看書,無意中發(fā)現(xiàn)去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傳記文學作品《悲喜人生》一書,讀著讀著不覺入了迷,書中的故事感動我的眼淚不住地下流。手中的書使我久久不能放下,我在想,敢于挑戰(zhàn)與困難作斗爭的人,生命才顯得如此亮麗;敢于迎著困難而上的人,才能贏的人們尊敬。而書中的作者便是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逆境中拼搏激流勇進,最終成就自己的理想,成為人生道路上的一位堅強的勇士。別人的童年是難忘的,而他的童年則是苦難重重,他從小就頂著巨大的壓力艱難地生活,幼年喪母,家中饑寒交迫與奶奶一同去討飯,受盡了富人的排擠和唾罵,他的幼年時代與眾不同,充滿挫折和苦難。正因為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童年,煉就了他不屈不撓的性格和堅強的毅力。在旁人看來這些故事可能帶有虛構性,可是,當我聽完他在學院讀書會上痛苦而感人地講述,我相信了,這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切身的體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沒有任何虛構的動人的故事。
一切皆可以變,唯有我們的理想不能變;
一切皆可以長,唯有我們的傲氣不能長;
一切皆可以有,墮落腐化貪圖享受思想不能有;
一切皆可以拋,唯有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精神不能拋。
書中主人翁對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他倍感珍惜,專心地呵護著這個屬于自己的那個難得的機會,始終都在朝著人生理想的目標努力著,奮斗著。因為剛剛解放,國家經(jīng)濟存在許多困難,中學畢業(yè)的他便投身于社會,開始找工作,賺錢養(yǎng)家,好心下井救了落水人卻被領導嚴厲批評寫檢討,斥責其階級立場不堅定,其間他受盡別人各種恥辱與誤會,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堅定信念。他在面粉廠干過小工,做過防空洞里的“地鼠”,當過學校里的“小司令員”——打鈴人。19歲的他,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鐵道兵戰(zhàn)士。在部隊艱苦的工作和生活中,磨煉了自己堅強的意志的同時也結識了許多“鐵”友,他們用汗水和熱血修筑了西藏中尼公路、國防公路,修建了拉薩貢嘎機場。轉業(yè)復原后,27歲的他被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錄取,留下家中妻兒父母一心去求學,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自己崇高理想去奮斗,大學使他不僅收獲了專業(yè)和科學文化知識,還收獲了舍友情、師生情、校友情,為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學畢業(yè)后他走向工作崗位,盡職盡責,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項工作。他總是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卻不奢求任何回報,他身上有著我們至今都需要認真學習的優(yōu)良品質。
正如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評價《悲喜人生》一書時所說:“一本本來是自己的編年史,一不小心成了一部時代的編年史。”他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寫到今天,詳細地向讀者展示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讓我們知道了在人生中,有時不一定大路是最好走的,而走小路也不妨是一條捷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即便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有時是曲折的路才是光明大道,F(xiàn)今的我們大家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缺少了高尚的精神生活。《悲喜人生》一書作者用親身經(jīng)歷,最樸實的語言及豐富多彩的內容,向我們道出了人生真理,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細品讀,去體味人生。作者是我的老師,是我在初入大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的,他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問題時,他總是鼓勵同學們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更像是在和一個朋友在商討問題。他認真工作的態(tài)度,嚴謹?shù)墓ぷ髯黠L讓我們實為欽佩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一位認真的工作者,一位積極向上的人。他身上有許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和他相比也許沒有那么多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但我們完全可以擁有像他一樣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不忘母校的培養(yǎng),努力學好專業(yè)與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服務于祖國和人民。
(作者為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 漢文1502班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