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沙子、混領土,更像一塊普通磚頭嵌在建筑工地。白天,揮汗如雨,勤耕筑夢情懷;夜晚,櫛風沐雨,追逐詩和遠方。他就是筆耕不輟的工地詩人、作家、基層黨建宣傳員——唐海林先生。
天下萬物,生命因水而活。在水邊行走,水邊的植物、動物、風景、心情,相見如舊雨,共視如新知……翻閱海林先生的組詩《故園之戀》“白鷺齊飛,群鳥振翅/又一次夢見這條河,沒有上游/也沒有下游/小河流淌的方向/暖暖的,總是順著我回家的方向。”
提及海林先生,我欣喜地看到2016-2017兩年,這期間,他除在新聞創(chuàng)作之外,還寫出很多精彩紛呈且在全國都具有很強影響力的詩篇。這些鏗鏘之作,從第一屆廬江文學獎獲得者到申報第二屆廬江文學獎,他報送給縣政府、縣文聯(lián)獲獎篇目:有安徽網《新安晚報》舉辦“我與宣酒”有獎征文獲三等獎,2016年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組詩《國色稻香》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舉辦的第三屆“龍魂杯”網絡大賽詩歌組一等獎;組詩《懷念屈原》獲武漢大學舉辦的第十一屆“楚鳳鳴兮”端午詩賽一等獎,并被“首屆中國鞍山詩歌節(jié)”推介與朗誦,大型長詩歌《建筑工人的一天》獲深圳市總工會、深圳市文聯(lián)、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舉辦的首屆“勞動美·詩歌情”大賽優(yōu)秀獎,詩歌《跟隨你,我們走向美好明天》獲《求是》雜志、求是網舉辦的“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征文優(yōu)秀獎。一路而歌,2017年他的詩歌《叩向遠方》在中國詩歌協(xié)會與上饒市文聯(lián)聯(lián)合舉辦的“習臺龍醬杯”全國微詩歌大賽中,在萬名參賽選手中晉級前20名,榮膺優(yōu)秀佳作獎;這一年他還在《大眾日報》、大眾網舉辦“我的高考一封家書”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17年、2018年在濟南市政府、濟南市文聯(lián)、濟南市文廣新局舉辦的“和諧濟南幸福迎春征聯(lián)”中先后獲得二、三等獎;2017年《勞動午報》寄語19大征文活動中獲獎,并在“詩酒趁年華”2017年中國作協(xié)、詩刊社、中國詩歌網舉辦詩歌大賽中入圍;連續(xù)三屆上榜獲西北大學“紫香槐杯全國網絡文學大賽”二、三等獎……
從歌詞到詩歌,從詩歌到楹聯(lián),近年來他還先后獲得2016年“中國移動杯攝影大賽”優(yōu)秀獎;《南國早報》舉辦“家鄉(xiāng)美”攝影大賽優(yōu)秀獎;以及在《人民日報》、人民網舉辦的“青年觀察員回鄉(xiāng)看中國”攝影展中獲得好評,并且在2017年度在“光明網光明圖片”欄目開辟特邀攝影師專欄。這種跨界創(chuàng)作,從視覺震撼的影像效果到文字顛覆的心靈回歸,海林先生于2017年歲末再次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省委黨委辦公室、廣西自治區(qū)委宣傳部、廣西省廣電總局、廣西人民出版社、廣西省文聯(lián)、廣西省作協(xié)與麥林文學網舉辦的“第三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三等獎……另《“互聯(lián)網”+黨建一體,打造“紅色”服務型工會》新聞,獲2016年中工網、《工人日報》舉辦“2016年網上工會金點子新聞征集”三等獎;并于2017年度,在人民網、《人民日報》社聯(lián)合舉辦“高溫酷暑見愛心——關愛高溫下勞動者暨愛心企業(yè)評選活動”中報送公司與廬江縣郭河所兩家企業(yè)的新聞稿,雙雙斬獲一等獎等,屢屢獲獎背后,“天道酬勤”這四個大寫漢字,或許就是對他在俗事之外,不忘初心、筑夢圓夢一種最好的褒獎!
閱讀現代詩,海林先生的現代詩總給我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在他那些平實,或激情四溢的詩句背后,一顆赤子之心躍然紙上。每個人都生命中都有一條河:彎彎的小橋,明月與巢“波濤藏于水底/心事略過水面/清澈的愿望依稀可見。”在河畔行走,這些年,那些年,如果把“鄉(xiāng)愁”作為一個地標,如果把故園作為除了地理意義以外的方式來記憶,如果這些記憶因為神性執(zhí)著的堅守,給了我們溫暖和感動。那么像海林先生這樣用詞語點燈、種草,迎著靈秀淮風仰望日出、俯瞰日落,在外漂泊用筆雕鏤人性、歌詠山河,以獨立方式存在,用文字記錄自己,并讓自己在詩歌里存活,分裂,再重塑完整的自我,這就是海林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散發(fā)開來的文學魅力。
秋風不語江南事。人不論在什么位置,無論逆境順境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不管做那一份工作,在面對各種誘惑,在抉擇生活壓力和生命尊嚴的時候,都不能荒蕪自己的精神世界。夢筆如花,海林先生這部打工詩人“變形記”,不斷發(fā)表與獲獎既是一種實力的證明,也生動詮釋了生活中所有美好,幸福其實是奮斗出來的。很久很久以前,我看過他寫的《詩歌的骨頭陳子昂》,以及《蘇東坡我只欽佩你》等文章,記得唐先生曾反復引用好友藍天的話:我們寫了那么多的詩,可有一首?寫出了氣節(jié),寫出了風骨,寫出了血性和精神!并一再表示,他絕不做只會“打板凳”的手藝人,隔三差五發(fā)表露臉刷存在感。寫詩不難,寫出好詩則是難上加難。創(chuàng)作中他積極探索寫“中國的現代詩”,不負歲月不負卿,透過字詞句篇章,我們可以獲悉他曾勵志像初唐大詩人陳子昂那般,以一首詩俯仰古今、走向遠方……
歲月滄桑,風云變幻。用“中國”元素“現代的中國詩”來闡述我們今天的“鄉(xiāng)愁”。從更遠處回眸故園,將讀者視線推向河畔。“往復不斷的小徑/一定有很多人,在岸邊行走/也一定有更多的人/沿著路燈的光亮/劃出一條切線,把夏的寂寞/掏空給寧靜的河畔。”語言精練、簡短,這種浪漫的影像,山水靜逸盡顯優(yōu)雅。既記錄一段澄澈美好的時光,更把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唯美且憂傷地表達出來。
古往今來,若論什么最能牽動人們的心緒,那一定是故園。在那里,有故事,更有幾許深情。光陰流逝,領悟更深,轉瞬就是多少個年頭?水上的家園千帆竟過,奮進的路上,故土難離不僅是一種情結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心胸與格局,才是詩人必備的要素。“文章千古事”,岱鰲山下,樂橋鎮(zhèn)這片“桐城派”發(fā)源地之一的廣袤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滋潤熏陶著他,沿河畔尋找精神家園,詩意夢鄉(xiāng)中:
一尾游來游去的魚,一尾一往情深的魚,由《河畔》到《老街》,最后蟬變成永恒的《守望》。輕慢的詞匯分行、舒展,一路延伸,被詩人以藝術的形式重組體現出來,作者逐水而居的這種“鄉(xiāng)愁”,歷經雨打風吹,遂成為敲醒江淮大地上那一縷不屈不撓的鏗鏘足音。
在水一方,我識海林先生于縣委宣傳部。借《守望》里的詩句,“不是生長,而是靜默/不是悲傷,而是幸福/一棵相熟相知的樹/甚至比一只鳥,更懂如何飛翔。”同為文友,作為兄長,這些年,目睹他在新聞和文學的道路上從青澀到蔥郁,欣慰他在頻頻發(fā)表與獲獎之余;攜手筑夢,在俗事和凡塵之外初衷不改,依然保持文人應有的氣質和尊嚴。這種勤勉、聰慧、善良、自信、果敢與執(zhí)著,使得他懷揣“語言的舍利”,用心,用生命與才情,寫下許多精彩絕倫的美麗華章,也為他胸中那份“詩和遠方”,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文學天地。
千年古鎮(zhèn),歷久彌香,這是一組從“水”開始的朝圣。精益求精的打磨,巋然不動的堅守,一往無前的拼搏,在這組詩歌中,作者用土生土長接地氣的語言,再現新時代故鄉(xiāng)的河流生生不息,表達了作者對五谷豐登故鄉(xiāng)的思念,用藝術手法引領讀者精神上反樸歸鄉(xiāng)。
放飛夢想揚帆起航,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面手”,海林先生用文字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自己,也屬于這一代最基層文藝工作者的神話。
大象無形,誓言無聲,建筑是凝固的詩歌。“詩言志抒情”,作者的鄉(xiāng)愁,恰似輕盈曼舞的水袖,在情透紙背的文字背后,那份沉淀千年的鄉(xiāng)愁,終于被作者春風十里的詩句吹醒。濤聲依舊的河流,詩情畫意的故鄉(xiāng),百轉千回后,他那個和中國天才詩人海子相隔不遠彎彎的村莊,一直在等待,另一個大詩人能從這里走出去!
——最后,借這組驚艷四方、致柔致性,滿滿正能量的《故園之戀》打kall與祝福海林:“我欽佩這樣一種人/一樹祈盼,幾多知音/扎根在時間和歷史的情深處/靜成一個人的夢境/慢成一群人的風景。”祝賀海林先生再次獲得如此重要的獎項!祝愿他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再接再厲,用手中這支羽筆,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無愧于自己,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經典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