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托邦與現(xiàn)實希望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讀后 |
|
鄭陽陽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顯然,作為一本能夠被劃分至治愈系的小說,這本書真正的名字應該是“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怎么也死不了”。詼諧冷峻的敘事風格在悄然放大悲劇背景的同時讓人忍不住苦笑,卻又在苦笑中滲進了希望。
故事簡單概括來說是一個叫歐維的男人在妻子死后被單位解雇,他立足于物質世界的精神世界分崩離析,他決意自殺去追隨妻子的腳步,卻一次又一次因為新搬來的鄰居被打斷,這個脾氣看似古怪冷漠卻有著一顆固執(zhí)溫暖的心的老頭兒在這幾次自殺失敗的過程中再次建立起了他的精神世界,不再是寄托在固執(zhí)封閉且已經(jīng)消逝了的過去,而是建立在了與他人和未來有關的方方面面。
歐維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有些悲劇背景的發(fā)生在現(xiàn)如今苛刻的網(wǎng)民“評論家”口中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狗血,在小說改編的電影彈幕中也免不了出現(xiàn)一些“打算要自殺的人”在歐維一心尋死的防御墻被一點點融化的時候表示“現(xiàn)實世界哪有這么多美好的巧合”。誠然,打斷歐維自殺的契機、讓歐維卸下心防袒露過去的契機、幫助歐維在不影響他的堅持的情況下融入一個新的人際關系社會的契機,有時看起來就像烏托邦才會存在的人事物。但正如評論家所說,這個故事的本質是歐維“精神世界的自我救贖, 從而在救贖過程中尋找到了生命、生活與人一生的真諦。1”,歐維內(nèi)心世界對“正確的事”的堅持讓他在與他人有關的物質世界的交流之后才得到了精神世界的救贖。
“正確的事”,比如社區(qū)里不應該有橫行霸道的汽車影響居民生活的靜謐和安全,比如自殺的場面決不應該被小孩子目睹,比如如果有人按門鈴那么不應該讓他一直等著,比如有人突然發(fā)病摔倒在火車軌道上時應該去救他,比如不該讓那個無辜的火車司機因為自己死在他面前而惶惶不可終日,比如如果有因為同性戀而被家里人趕出來的年輕人來借宿或許不該讓他流落街頭。正是這些“正確的事”一次又一次讓歐維沒能自殺成功,并因為他所做出的選擇而被他身邊的人們記在心里。
即便是天使下凡天生治愈的人,也會有選擇性去愛的對象,如果你在冰冷黑暗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一絲不可思議的愛,那么請不必懷疑,是你值得被愛。
生活或許沒有這么多偶然,卻不必不相信有愛。
參考文獻 [1]崔嘉美.《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認同缺失下的精神守望與救贖[J].西部廣播電視,2018(01):83-8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