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近代史,有兩個人的生平使人感觸頗深,一是汪精衛(wèi),一是吳佩孚。汪青年時謀刺攝政王,未遂被捉,投入死牢,獄中他寫下一首詩以明志:“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但他卻沒被砍頭,后來竟成為漢奸賣國賊。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唾罵。吳曾是北洋直系軍閥頭目,是“二七慘案”的罪魁,后來被北伐軍打垮成為閑人,蟄居北平。日本侵略中國后,曾強迫他參加日偽政權(quán),他斷然拒絕。他這樣做,自保晚節(jié),受到后人的稱道。
一個前半生慷慨正直,憂國憂民,后半生卻卑鄙齷齪,臭名昭著;一個前半生橫行霸道,殘害百姓,后半生卻幡然悔悟,改邪歸正!恫烁T》里有這么一句話:“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古語云:“看人只看后半截”。從汪和吳的后半截,很能印證這句話。
看來做人其后半生比前半生更重要。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前面一直奉公守法,光明磊落,但卻在其后半生出現(xiàn)不光彩的陰影;有些甚至大半生清廉自守,無私無畏,卻在即將離退時失節(jié)變質(zhì),使一世英名被污,這是可悲的。每個人面對人生,應該走好自己的路,特別是那些在領導干部崗位的同志,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修了一輩子行,最后壞在一碗狗肉上”。 |